此起彼伏的叫价,响亮坚定的落槌,拍卖会场的经典一幕近日出现于在京举行的翰海春拍“妙香品茗——名优茶、茶香道具”专场上,160种茶具、近百种名优茶的亮相,时刻牵动着拍卖者的心。最终,本次拍卖会以成交额758万元(含落槌价15%的佣金)、成交率49.09%顺利结束,1959年的中国第一片机压“茯砖”更是创下了本场拍卖的最高价110万元。
而伴随着本次拍卖会的尘埃落定,更多的思考也留给了茶行业。
拍卖首选名优茶
在本次拍卖会上,名优茶作为茶叶拍卖的亮点,着实吸引了不少拍卖者的目光,似乎名优茶的招牌,是整个茶质保障的关键。
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、国家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介绍,此次选择名优茶作为专场拍卖的拍品,主要是由二者的特性决定的。“名茶作为茶叶中的珍品,主要是以优质的鲜叶做原料,经过精湛的名茶加工工艺做出来的茶叶精品,往往色、香、味俱佳,风格独特。而优质茶主要是指茶叶中的优质产品,因而这两种茶都是消费者比较认可和喜爱的,选择它们,是出于市场和品质的考虑。”
在名优茶的名单中,黄山毛峰、洞庭碧螺春、安溪铁观音、君山银针、西湖龙井等纷纷在列,而近些年新涌现的品种,例如金骏眉、大佛龙井、信阳红等茶品也在其中。
同时,为了保证拍卖茶叶的安全性,主办方负责人介绍,所有拍卖的茶品都需要送至第三方质检机构——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,按照今年3月1日起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,凡检测合格的茶叶才有资格参加拍卖。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对此非常认可,他说:“质量安全问题是茶叶拍卖中的重要一环,所以我们不仅要从色、香、味等感观上对茶叶进行检测,更在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要求。”
拍卖VS天价茶
在近些年的茶叶市场中,茶叶频频爆出天价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。于观亭介绍,在2005年,20克的大红袍就曾卖出18万多的高价。而拍卖,通过竞拍得到的价格,会不会引发又一轮的天价出现呢?
针对一些拍卖会场上的这类问题,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、总编辑查迎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,他认为天价茶的出现其实是一种市场炒作的行为,通过炒作获得高价,也就将列为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中的茶变成了奢侈品,不仅对茶叶本身的价值带来了伤害,消费者更是成为买单的受害者。“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,我们采用了这样的做法:首先是请参拍的企业对自己的拍品订好起拍价,但这并不是最终的起拍价格。我们还会组织国内的茶叶专家和品茶高手对茶叶进行品尝,结合企业的定价,重新确定最后的合理起拍价,以确保茶叶本身实实在在的价格,让消费者买得实惠、放心。”
而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副总经理任志祥也介绍说,规范的拍卖活动不仅不会导致天价茶的产生,还会顺应市场的需要,给茶叶和消费者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。“实际上,在茶叶市场的流通环节中,由于周期过长、环节过多,往往会使交易成本大幅度增加。通过拍卖这个平台,能够让消费者与茶叶面对面,不仅了解制茶人的姓名、了解茶叶的生长履历和茶叶的验证保证清单,更可以为价格的判定提供保障。”
试水茶拍卖
名优茶拍卖对于我国茶行业来说,算是营销模式的新创新,但是对于国际的茶叶贸易来说,这种方式却并不陌生。
据了解,茶叶拍卖交易是国际茶叶贸易的通行方式。例如,世界上茶叶出口量第一的肯尼亚、第三的印度和第四的斯里兰卡,都采取拍卖的方式。“通过拍卖平台,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茶叶市场信息,为茶业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服务,使茶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。”多年来往于国内外茶叶拍卖市场的蔡军介绍说,这种拍卖形式之所以颇受欢迎,主要是对买方和卖方均有好处。“对于买方而言,经过多重检验的茶叶,在质量上会有保障。而对于卖方来说,规避了很多风险,而且对收益有保障,对质量也会更加严格要求。这是一种互利的营销模式。”
任志祥说,此次“试水”名优茶专场拍卖,也是农产品拍卖的一次新尝试,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的逐步探讨,来为茶行业发展找寻新方向。